我国最近几年来,平均结婚年龄已经达到了28岁左右。
而男性的初婚的年龄,更是延迟到30岁左右。
身边越来越多的男生不想结婚,甚至不想谈恋爱。
对恋爱和婚姻“无兴趣”,成为了现代人的一种“病”。
有人说这是一个“爱无能”的时代。
当代社会讲究的是效益,而爱情却是反效率的。
我们在哪里寻找另一半呢?不是学校,不是工作场合,而是相亲。
现代人,似乎很难再在生活当中找到合适的伴侣。
我们会通过交友软件或相亲平台,来寻觅所谓的爱情。
为什么会这样呢?
传统的社会关系中,工作、婚恋、生活是交织在一起的。
以前的单位生活,是一个完整小型社区式的社会圈子。所有人都在同一个环境中生活,既是工作的共同体,又是情感的共同体。
双职工家庭,是很常见的婚姻状态。
工作和家庭,没有严格的界限,人与人之间有着各种关系的交集。
而现代社会关系,是越来越分割与独立的个体。
工作就是工作,学习就是学习,恋爱就是恋爱,互不干扰和融合。
因为一旦牵扯太多纠缠,就把关系复杂化了。
这具有时代变化的特点。
所以,爱情也被领域分化,需要专门一个场景来实现。
这就决定了,遇到爱情的几率会变得更难。
认识一个人变得很容易,想要找个人谈恋爱,动动手指在手机里就能连线无数异性。
但是,这种专业化的爱情“邂逅”,只是各种条件叠加和筛选后的盲目配对。
怎么找都不如意,怎么都触碰不出爱情的火花。
生活已经很累了,何必让原本已经很复杂的生活,再麻烦一些?
那种大学校园里的纯粹爱情,已经变得稀缺而不可求。
各种网上的恋爱邀约,其实也是另一种形式的相亲。
这种流行的择偶方式,实质是现实中人的各项功能专业化和分割化的结果。
在工作中,我们很难再遇到一段不掺杂的恋爱关系。久而久之,就会对谈恋爱感到麻木。
好像自己一个人,也没什么不好的。
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,是现代婚姻追求的意义不同了。
传统的婚姻模式,丈夫和妻子的分工是非常明确的。
丈夫负责赚钱养家,妻子负责照顾家庭。各司其职,完美搭配。
而现代生活变得越来越便利,男性身边不再需要一个专门的女性,来处理日常琐碎的家务活,洗衣机、外卖、钟点工等,都可以取代女性照料家庭的功能。
而女性不再依靠男性来维持生计,有了独立自主的能力,两者在分工上不再有明确的界限。
所以,妻子更重要的意义,则体现在别的地方。
婚姻和爱情,是剥离开来的两件事。
有的男人很爱一个女人,最后却和别的女人结了婚,原因是她不适合结婚。
看来,男人对恋爱和结婚,是有不同标准的。
我们谈婚姻的时候,更多的是考虑各方面的条件匹配、物质与经济、传宗接代等。
这会带来一个什么问题呢?
就是婚姻的感情基础,是薄弱的。
恩格斯说过:“没有爱情的婚姻,是不道德的。”
不是没有为了爱情而结婚的人,而是爱情这种东西,本来就是脆弱的。
爱的意愿,是会发生变化的。依靠一种脆弱的情感为支撑,婚姻也会没有保障。
还有一个原因,结婚的成本很高。
结了婚不是一劳永逸,还有后续的很多持续性的付出。
匿名读者:
我们一家三口,一个月日常开销每月七千一,我前妻个人开销平均一个月六千二。
我和她每天都有一顿在公司吃,伙食开支我平均一个月290多,她900多。
我一年税前差不多35万,全部上交一分不留,靠着一些加班费和项目补助,以及偶尔私活就能活,还存了好几万。
房贷也是我在还,买得早,用我的公积金覆盖了。
她拿着所有收入,天天说自己做家务辛苦,负能量。我建议请个钟点工,又死活不同意。
年底发了三千块,买一件四千多的大衣。
护肤品一套都是一两千,四五个月一套,中间还有零碎的。
首饰便宜的一千多,贵的七八千,七八件。
除了房贷、家庭日常开销,有孩子的将来还会有教育的压力,可以说,一个男人的大半辈子就在这些压力下度过。
搞不好,还会离婚,弄得自己一身伤。
有已婚男性吐槽,自己白天在外面辛苦工作,晚上回到家还要看老婆脸色,得不到情感上的慰藉和关怀,不知道自己为了什么而生活。
所以,现代男性越来越不想结婚,是一个受到综合因素影响的问题。
但是,这不代表他们不渴望得到爱情。
不少人说,“我不相信爱情。”
其实,是因为他们对爱情有着至高无上的憧憬,才会说出那样的话。
理想化的爱情,就像一个乌托邦,远远地挂在那里,存在于你的心中。
正是因为爱情是美好的,是值得向往的,所以我们才会容易失望。
也许,我们可以不需要婚姻,但是,我们一定要追求爱情。
没有了爱情的人生,注定是残缺的。
千万别让麻木的生活,把人的基本情感需求都磨灭了。
举报/反馈